第二章 杜府三郎(第2页)
如果按照正常时空的历史,杜如晦将在两年后的贞观四年(公元630年),染病去世。
只是,杜笛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穿越,所以只是对杜如晦的生平事迹做了下了解,史书没有说杜相是因何病去世,杜笛也没有深入了解下。现在这时刻,果然应了那句老话——书到用时方恨少啊!
算了,走一步算一步吧,自己好歹比唐朝人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,接受的教育也比较系统、科学,只有有一定的时间,问题总是会搞明白,继而解决掉的。
实在不行,挽救不了这便宜老爹的生命,自己被嫡母扫地出门的时候,大不了厚着脸皮向李二陛下求助:据记载,李二跟杜如晦那可真是一起造过∣反、一起扛过枪的弟兄,用现在的话说,那就是一对好基友啊!就不信李二陛下到时候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娘俩儿过不下去。
当然,最好的还是杜如晦能够活下去,自己好一边纨绔、一边成长。无数的斗争史已经证明,谁活到最后,谁就笑的更好。人走了,茶总有凉的时候,总不如人一直在,茶一直恒温来的舒服。
何况,对比起汉高祖、明太祖,李二陛下对臣子还是很厚道的,只要识趣,是能够做到与皇家共富贵的。这也不是把汉人排在低等种族的蒙元、契丹辽、通古斯猪皮清那些混账朝代可比的,唐初与唐中期,还是有几分泱泱天朝大国的气度,有足够的底气和勇气,捍卫大唐的一切。
可以说,唐朝虽然不如宋朝富裕,但逼格要比大宋要高,初中期颇有一种谁敢惹天朝上国,就要做好被灭的准备,颇有种"犯我大唐者,虽远必诛"的霸气。这让习惯了后世红朝只会抗议、谴责的杜笛一寻思起来,就觉得一股热血直接冲上额头!霸气,就是这么任性!
这个时候的文人,精神还没有被阉割,更没有那么多的口是心非的伪君子;武将的脊梁骨也没有被打断,正是充满朝气、不怕死、敢打仗的时刻。
可以说,整个大唐的精华,起码二分之一在贞观年代,生在这个时代,无论平民,还是官宦,都是一种福气,当然官宦家庭获得利益一定是比平民要多的了。
杜笛一时想的入神,居然想着想着……就睡着了……
……
沉睡着的杜笛是被低低的啜泣声所惊醒的。